如何鉴别狗狗什么品种?
在遗传学中有一个专门研究生物性状与性状之间、性状与环境之间、遗传与变异之间关系的分支学科,叫数量遗传学。该学科把生物的性状分成二大类,一类叫质量性状,指那些可以定性分析的离散性状,如性别、毛色以及各种遗传缺陷与畸形等;另一类叫数量性状,指那些呈连续分布,并需通过量化分析才能确定的那些性状,如体长、体重、毛长、鼻长等各类线性长度。通常在实际工作中,把由多对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均归为数量性状。
犬品种间的质量性状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和判别意义,但因品种遗传背景的差异或在育种中引入其他品种的血缘时,其质量性状的可变性较大,导致其鉴别识别的局限性;且质量性状的数量较少,而数量性状不仅具有较稳定的遗传规律,而且数量可观。因此,从理论上讲,通过测量犬的数量性状来判别犬的品种,更具准确与现实意义。
犬品种的性状类型及其判别意义
犬品种的质量性状类型及其判别意义 。
性别的判别
性别是最基本的质量性状,一般犬类极易判别。但某些犬种的雄性犬与雌性犬在外观上极为相似,性别差异不显著。例如,比格犬犬的性别很不明显。有些雄性犬可能因隐睾或去势,在外观上酷似雌性犬,导致误判。通常在犬的品种判别过程中,性别的误判不太多,而雌性犬的误判性较大。
毛色的判别
毛色是犬的品种判别的最基本的质量性状。犬的毛色类型较多,按毛色的种类可分为单色、双色和多色三个类群。单色类群中最重要的是黑色、白色(纯白)、褐色和奶油色。黑色是犬类的固有毛色,而白色是毛色在遗传中发生变异而产生的。双色类群主要指两种颜色的组合,通常由黑色、白色组合形成黑褐色、肝色等。多色类群由两种以上的毛色混合而成,颜色复杂、分布不规则。不同犬类品种间的毛色可能相同,而在同一种犬类中常有多种毛色共存。犬类的毛色遗传为完全显性遗传,在犬类的品种繁育中,可以通过纯繁或杂交获得不同毛色的后代。如黑色犬经2次自繁获得全黑后代(F2),继代繁殖获得黑褐色后代(F3)。这种遗传规律决定了犬类毛色的鉴别意义,即F3的黑褐色犬是由F2的黑色犬繁育而来,而不是从其他犬类品种转化而来。因此,毛色在犬类品种近交系的判别中具极重要的意义。
其他质量性状判别
犬类品种的立耳与耷耳,长尾与断尾,长毛与短毛等典型性状,可作为犬类品种判别的显性质量性状,其遗传规律为完全显性遗传,可通过2次以上自繁而获得保持完全显性性状的犬后代。犬类品种各种不同的伴性遗传缺陷畸形,可在判别犬类品种同时判断犬的性别。例如,耳廓血肿、脐疝是犬类的伴X显性遗传疾病,一般只发生雄性犬。公鸡状综合征是伴Y遗传畸型,只发生于雄性犬。这类特殊畸形在判别犬的性别时,更具现实应用价值。犬类品种的隐性遗传缺陷畸形通常只出现于高度近交的品系,如牧羊犬的脊柱裂、喜乐蒂牧羊犬的共济失调和西施犬多囊肾病,这类遗传疾病多不外传。因此,这些犬类品种其他非近交品系中未见有此类缺陷畸形发生。由此,可根据犬类品种畸形的种类、发生性别,犬的谱系来源等综合分析,判别犬类品种与品系。
犬品种的数量性状类型及其判别意义
犬类品种的数量性状通常随犬的性别、营养、管理、用途及品种本身的遗传基础有较大的差异。如大型犬的体重明显大于小型犬,而且与小型犬相比,大型犬的躯干和四肢的长度及头部的尺寸相对较大;非玩赏犬的躯干较长,而头部和四肢较短。
犬类品种间的数量性状的比较,具有极高的品种判别意义。犬类品种在长期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