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为什么这么多品种?
因为人类的喜好不同,而很多动物本身并没有品种的概念(比如猫) 所以如果人类希望有一只颜色花白的狗,就会从白狗开始繁殖,得到花色白狗后,再和其它颜色的公狗配,获得花色公母狗,反复繁殖,最终得到人们所希望的品种 同样,如果人类喜欢小体型,那就从小型犬开始繁育,如果想要大体型,就从大型犬开始繁育 如果人类觉得某一种狗的气质很迷人,想培育成独特的品种,就从这一种狗狗开始繁育 在所有品种被确定下来并固定下来之前,所有的狗狗都是杂交的。所以所有的狗都不是纯血统、纯基因的狗,都带有其它品种的基因。
当人类把狗当宠物、玩赏时,就必然会发生遗传漂变——也就是近亲交配,这样就会使某些不良基因集中,产生大量带有遗传缺陷的狗。当这种遗传缺陷达到一定程度,就不能继续作为繁育对象了。这样,经过无数代的筛选,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品种。 至于土狗,那是中国人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培育和饲养宠物。在中国古代,养狗主要是看家护院或者用来捕猎,因此不需要强调太多的观赏性。而且当时中国也没有形成宠物文化,所以对宠物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无论什么狗都能看家和捕猎,所以无论是“千挑万选”得到的品种还是“随手捡来”的土狗,其实都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随耳”更加灵活听话,可能更受青睐而已。。。
因为人类从肉眼可见的表型就开始选育,然后一代一代地积累突变,造就了今天品种百花齐放的狗狗。而其他很多生物,尤其是大型生物,我们没有去特别干预它们的繁殖,所以就少了许多基因突变积累的机会。
拿毛色来说,人的毛色没法人工改造,顶多把毛染了。但染色体没法染。而给狗狗染色体“染色”,从基因组上改造毛色,就只需要几个基因——决定黑或者不黑的Extension基因,决定色素颗粒分布的黑皮素2受体基因(即BR基因),以及决定毛色稀释的基因等等。Extension基因的Ee和ee两个型,就决定了毛发中有没有黑色,有的话是全黑,没有则是红色、棕色;BR基因的B型和b型决定黑色只能在毛发根部存在(类似于川哥的毛发颜色和基佬的毛发颜色);而毛色稀释基因的DD型和Dd型让黑毛变棕毛(想想金毛),dd型就让黑毛变黄毛(想想柯基)。这几个基因在很多狗里分别被选育出了纯合的型,而纯合型之间相互杂交,就会形成各种表型不同的狗,比如大麦町犬和金毛。如果人的毛色由这几个基因控制,那经过几千年,我们也可能会有两个种族:黄毛族和黑毛族。
狗的驯化和品种选择跟其他家养或农业物种的选择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只是狗的表现更典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