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会得病吗?
疫苗,是用于预防、控制疾病的生物制品。接种针剂后,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接种疫苗后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启动,在造像和模拟对抗病原体过程中,产生的类似感冒的一些症状;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恰恰证明疫苗起了作用!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呢?
首先,要了解过敏体质者能否接种疫苗? 目前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主要含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少数情况下,会有过敏性休克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对疫苗中任何成分比如辅料严重过敏的人不宜接种新冠疫苗。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或近期准备怀孕的女性,也不宜接种。
其次,明确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哪些反应? 接种疫苗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全身反应,如注射局部疼痛、红肿、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头疼、肌肉酸痛等; 还有少数情况可能会发生较严重的过敏反应,表现为头晕、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喉头阻塞、吞咽困难、发音嘶哑、窒息、口唇青紫、面部潮红、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末端发凉、手指发麻甚至抽搐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症状大多属于自限性的,多数在数小时内(一般是24小时内)可自行恢复,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延误其他病情。出现轻微的反应时,一般在现场留观一段时间即可自行消退。
最后,搞清楚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才能有效避免。 一般而言,引发疫苗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疫苗本身特性、患者个体差异以及接种者是否正确接种等等。其中,患者个体差异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有病可防可控,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部分人群接种疫苗之后,出现了不良反应,这该怎么办?
1.及时告知接种单位 如果发生轻微的反应,应及时告知接种门诊的医生。如果反应严重,需立即就医,并报告接种单位。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可疑反应的病因尚不明确,不排除与疫苗有关的潜伏感染等原因所致。所以,一旦出现无法自我判断的情况,必须及时就医,并向医生提供既往的疫苗接种史。
2.做好日常监测 受种者应注意休息,适量补充水分,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户外活动。一旦感到体温升高、头痛、乏力、嗅觉味觉丧失、皮疹等情况,应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接种史,以便医生快速判断,采取救治措施。 对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可能达到100%,必要时,接种者可以重复接种,但需要注意,同一疫苗剂次内不可以重复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