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吃啥肉?
野生动物的种类
阿拉斯加是北美大陆上最接近北极圈的地区,同时也是北美大陆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地方。这里几乎可以看尽北美洲陆地上所有极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北美驯鹿有199万头,占北美大陆总量一半以上;棕熊1.6万头,是北美大陆棕熊的主要居住区;驼鹿50万头,北美大陆近90%的驼鹿在这里生活;麝牛3.7万头,全北美洲只有在阿拉斯加才能觅其踪影;大角羊6万头,马麝3.2万头,驼兔35.8万头,黑尾鹿10万头,北极兔900万只,北极狐60万只,雪貂5万只……
鹿是阿拉斯加最常见的走兽。在阿拉斯加,鹿有六种。除了生活在北冰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岛上的麝鹿外,其他五种鹿中,最有名的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驼鹿。这种四不像似的庞然大物生性胆怯,但发起脾气来可以和熊一决雌雄。尽管如此,它还是美洲狮、灰熊和狼的口中之食。1981年以后,为保护驼鹿,禁止旅游者携带枪支进入驼鹿保护区。
阿拉斯加的熊,以“大狗熊、黑叫驴”著称。大狗熊就是人们通称的灰熊或棕熊。人们看见熊并不奇怪,可是一不留神,撞上熊窝,那可是“撞在刀口上”了。熊在产崽期间脾气最坏。那一年,一个中国人在距安克雷奇不远的希利科特湾钓鱼,在回程路上开错了路,走进了熊窝区,撞上了一头产后不久带着孩子的黑熊。那黑熊咆哮着,以闪电速度追上来,将车顶掀翻,把司机重重地摔在硬邦邦的雪地上,又凶神恶煞地扑上去咬司机,司机的同伴一见这惨状,慌忙从车窗里往外开枪。
熊受了伤,回身一扑,那人跳上车顶,熊追不上,才跑掉了……
在阿拉斯加的熊区游玩,人们总是提心吊胆地东张西望。一些地方立着醒目的木牌,上面画着熊脸,写着“慢点开,这儿有熊”、“离熊太近危险”、“熊窝区内禁停”等标语。尽管如此,每年仍有许多游客被熊“打翻饺子”,或被熊咬伤、咬死。人们只好与熊“斗智”。有人发明了“击熊气筒”,内装高音喇叭,挂在车上,遇上熊时按动按钮,“轰隆隆”一声震响,在空旷的林海雪原上响彻四方,熊听了晕头转向,乖乖地逃走了。也有驾车横冲直撞,倒车猛撞的,把熊“顶出去”、“压翻”,结果熊跑了。可有人不知该怎么防熊,车坏了,人在车里不敢出来,被饿极了的熊等在外面,一抓一个死。熊饿急了,胆大得连汽车旅馆都敢闯,咬开车门,抓人掏食。听说有人因为住在离熊窝太近的旅馆,半夜听到熊“扒门声”,急得跑到了窗户下,想从窗户跳出去。那窗户关得太严紧,急得狠了,一脚踹去,不料玻璃“哗”地粉碎,脑袋一下子扎在床下!
在阿拉斯加,动物自由自在地生长,与人类和谐共处。人和动物共享自然乐趣,动物成为人们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