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的眼睛看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

戈定宪戈定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人的眼睛是由眼球和眼皮下组织组成的,其中眼皮又分为上、下眼睑; 其次,动物的视觉系统与人类的大不相同,很多动物是没有眼睑的(如猫)或只有部分有(像狗),这会导致它们的眼睛一直睁着,看上去比人“勤劳”多了——事实上它们不需要合上眼睛休息的! 最后,让我们回到正题吧! 小狗的眼睛是大而圆的,这就导致了其眼底视网膜面积很大,视网膜上有非常多的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人类只有3种锥状细胞,而狗有6种,这意味着狗对于色彩的感知是人类的10倍以上),这些细胞又形成了许多感受器电位亚家族(subfamilies of receptor potentials),而每个感受器电位亚家族又可以分成多个亚亚家族(sub-subfamilies),每个亚亚家族又进一步区分出不同的成员…… 这些细胞和它们的各种亚家族构成了非常复杂的多通道信号传递系统,这些信号经过复杂的处理后在大脑中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我们对颜色和亮度的感觉。

所以,当光刺激我们的眼睛时,光线首先被光子传感器(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接受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这些电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传到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进行加工和处理。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么多的感光元件是如何做到统一协调,相互配合,让狗狗看到颜色和光暗程度一致的呢? 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

目前研究最多的感觉信号转导系统要数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the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superfamily),这个家族在哺乳动物眼中占了大约40%的感受器细胞膜上的受体。

尽管人们已经发现了多种感光剂的分子机制,但大多数都只涉及到单一种类的感光剂,而对不同波长光刺激下的多重反应性则知之甚少。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每种感光剂对光谱的不同波段都有响应,当不同波长的光同时照射眼睛时,所有相关的感光剂都会受到影响,引起相应的生理学和代谢学变化。 而另一个解释则是光通过不同的路径影响了不同的感光剂,比如锥状细胞中的两种主要感受器,M 锥状 cell 2(M C. 2)和 M椎状 cell 3(M C. 3)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就有可能通过两条完全分开的信号通路来进行调节。

不管怎么说,人们对眼睛色觉的形成过程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例如,对哺乳动物来说,红绿蓝色觉缺失会严重影响它们的生存能力,所以这些动物在被捕获后很可能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恐惧,而人类则是色盲检测的最佳选手。 但人们总是忘记了,这些看似“正常”的我们,其实有一双“有色眼镜”。

尚武超尚武超优质答主

人眼看到的色彩由物理、生理和心理三个要素构成。从物理特质来看,颜色是由光波波长决定的,只有处在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光进入人眼,才有颜色感觉,波长大于780μm为红外线,小于380μm为紫外线,这些光谱区域的辐射都是不可见光。从生理角度来讲,由视锥细胞内的锥状感光体具有感色性能,当受到刺激时便会产生信号,引起大脑对色彩的感觉。视色素有3种,在光照的作用下形成3个对立的颜色,即红和绿、蓝和黄、黑和白,只有3种锥状感色体全部处于工作状态,才能产生一种色彩的感知;当只有两种甚至一种处于工作状态时,则只能产生非彩色,即不同浓淡的灰色感觉。从心理角度来说,视神经把感光体的信号输送到大脑中相应的区域,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和综合,产生光色的感觉。颜色科学有两大研究体系:一是以物理学为基础探索色刺激的光物理性质,研究色彩的特征与量化规律,如彩色物体表面的光学特性、光源的光谱特性、色度度量、色度计算、色再现、色匹配等,形成物理学派的色彩视觉理论—色度学;二是以生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探索色彩的生理基础和心理规律,包括色觉生理、心理物理,色彩对比、色彩错觉、色彩联觉、色彩错觉、色彩语义、色彩和谐等。

人类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基于色光混合的颜色视觉机理。当由三色光组成的(或复合的、复色的)光束照射到有色非自发光物体上,该物体仅反射(或透射)部分色光,不反射(透射)的色光被吸收,反射(透射)光进入人眼形成颜色感觉。不同颜色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在空间和时间是不分开的,因而得到不同的颜色感觉,这是基于锥状感色体的“加色法”。即锥状感色体在有光时,视紫红质被分解,产生神经冲动;当光照射后,由视锥细胞中的3种视色素产生的神经冲动,同时到达大脑视神经中心,才能产生颜色感。如果只有一种或者两种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时,那么,只产生非彩色感觉。此机理也是彩色电视的成色机理。

如果只有两种感色体参与了色感的活动,便会产生色彩的异常感觉,称为色盲。如波长小于500μm的光,只由兰色、绿色感色体分别受光,没有红色感色体活动,就只能产生非彩色感觉,称为红绿色盲;如果只有蓝色和红色感色体活动,而无绿色感色体活动的参与,也形成红绿色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