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品种的狗寿命最长?
根据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寿命最长的十大犬种中,有7个是中型犬,而最大和最小的两种小型犬,也在榜单之中。 这十种犬分别是: 英国斗牛犬(Bull Terrier),平均年龄9.3岁; 法国斗牛犬(Pug),平均年龄9.6岁; 中国沙皮狗(Shiba Inu),平均年龄10.9岁; 美国爱斯基摩犬(Esquimaux Dog),平均年龄10.9岁; 西伯利亚冰原狼(West Highland White Terrier),平均年龄11.5岁; 意大利灰猎犬(Greyhound),平均年龄11.4岁; 澳洲牧羊犬(Australian Shepherd),平均年龄11.8岁; 瑞士山地犬(Mountain Dogs of Switzerland),平均年龄11.7岁; 德国牧羊犬(German Shepherd Dog),平均年龄11.8岁; 北京犬(Chinese Crested Dog),平均年龄12.6岁。
另外,在研究中还发现,影响狗狗寿命的关键因素并不是饮食、运动或疾病,而是基因。 研究人员通过对比不同品种同窝幼犬的基因样本,来分析影响寿命的因素,最后发现,基因对于寿命的影响达到70%以上,而其他诸如环境、日常行为甚至是疾病,仅影响20%左右的寿命长度。 所以,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选择寿命长的狗狗品种,似乎才是最佳方案。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也不尽然。 首先,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只能说明,基因对于寿命的影响较大,却并不能证明,寿命长的品种就一定更适合家庭饲养。 其次,基因影响的只是死亡率,而不是发病率,也就是说,这种基因更可能使狗狗更容易死亡,但并不会增加患病的几率。 而很多疾病往往是致命的。 最后,遗传学的结果只分析了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并没有考虑个体的差异。 事实上,同一个品种内的狗狗,其遗传背景往往是非常相似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而不同品种间的狗狗,由于其祖先的遗传背景本就十分不同,即使同一窝里的小狗,也会存在较大的基因差异。单纯比较不同品种间小狗的基因,并以此来看待寿命的问题,其实并不合适。
总之,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或许确实能够找到影响长寿的基因,但要据此判断最适合家养的犬种,却是力有不逮。 毕竟,影响狗狗寿命的因素非常复杂,遗传固然重要,但后天养育的方式是否得当,对狗狗寿命的长度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就像人类一样,虽然影响寿命的因素也有不少存在先天性的因素,比如家族病史等,但这些因素往往并不是决定性的。后天的膳食、锻炼和其他的医疗预防手段,同样会对寿命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选择适合小家伙们的食物,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的同时,带它们多晒太阳,做适当的运动,适时带它们就医,做到及时免疫,这些对于延长狗狗的寿命来说,可能比选一个“长寿”的品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