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是群居生活的?
在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独居动物,除了胎生、哺育幼仔的需要,很少见到有动物群体生活的例子。然而,有一种哺乳动物却是个例外——社鼠(Crematogaster)。 社鼠的个体较小,雌雄异形,体色有黑褐色、灰褐色和栗黄色等。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与南亚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与其他的啮齿类动物一样,社鼠的牙齿非常坚硬。由于没有臼齿,它们的咀嚼能力很弱。为了磨钝门牙,社鼠会不停地啃咬东西,当碰到树枝等障碍物时,它们的门牙就会受损。 尽管体型微小,但社鼠却是以植物为主食的杂食性动物。除了吃植物的枝叶和果实外,它们也会吃虫子和其他小动物。和绝大多数的啮齿目动物一样,社鼠的消化道也很短,因此它们缺乏贮存食物及消化纤维的能力,对食物的质量要求比较高,必须不断摄入足量的营养物质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否则就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或饥饿死亡。
虽然社鼠的耳朵和眼睛都很小,但它们的嗅觉和听觉却很敏锐。尤其是嗅觉,可以通过嗅分子结构判断食物是否可以食用以及判断危险的存在。如果发现有天敌靠近,社鼠会迅速逃跑并借助自己的嗅觉返回到“安全”的住所。 如果遇到袭击,或者遭遇险恶的自然环境,社鼠可以立即钻到60cm深的地下。它们能够在地下打洞,并在洞口建立复杂的防御工事。即使人类用工具去刺探,也往往无功而返。
在野外,一种名为黄胸鸡的雉鸟类是社鼠的主要天敌。老鼠、猫头鹰以及其他蛇类也是它们的克星。当然,最残忍的还是人类。无论是作为宠物还是作为食物,都将对它们造成巨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