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类动物有什么传染病?
1、鼠蚤病(硬蚤病) 主要传播媒介是啮齿类的寄生虫——鼠蚤,属寄生性昆虫,和臭虫性质类似。有嗜血习性和强烈的嗜酸性反应。当它咬人时将唾液注入皮肤内并分泌粘液,其中含有病原菌,引起细菌炎症反应。常见病原菌为鼠疫杆菌,此外还有霍乱弧菌等,可以引起发热、腹泻、黄疸、出血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死亡。
2、鼠疥疮 由啮齿类动物的疥螨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可经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而传染。症状表现主要是剧烈瘙痒,在颈部、胸部及腹部的皮肤上出现丘疹、疱疹和脓疱,严重时发生糜烂、结痂,日久继发感染、化脓。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死。 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是耳鼠疥螨,它喜欢躲在耳道深处,以耳道分泌物为营养,繁殖非常快。如果人用手揉擦耳朵,就很容易把螨虫带进体内。另外,由于螨虫的体积非常小,肉眼很难看到,所以用一般的洗剂也很难将其消灭。
3、鼠疟疾病 由啮齿类动物感染的疟疾,分为鼠宋内氏疟(RSS)病和鼠间日疟(IRS)病两种。前者的病原体与丝虫病相似,后者的病原体与人间日疟原虫相同。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发作的发热、寒战、出汗、头晕、乏力、全身酸痛等多种全身不适症状。病程一般为7~10天,如果没有抗疟药,病死率接近100%。 目前对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等都有有效的药物,患者只要早期用药,疗程足够,预后一般良好;但对鼠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比较困难,病死率较高。
4、鼠布氏菌病 由鼠布氏菌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取决于病原菌侵入的部位以及发生的次数。如急性肾盂肾炎,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泻、黄疸等;而慢性关节炎和骨膜炎的症状则包括持续或间断发热、周身不适、头痛、疲倦、厌食、体重减轻、关节肿痛等,严重者可有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