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身上的白点怎么办?
一说到鱼病,可能大部分人都会头疼,毕竟一个养鱼爱好者,最害怕的莫过于自己亲手养死的鱼了。而白点病应该是养鱼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新养鱼的朋友更是容易中招。 那么今天鱼儿带你了解一下这让人讨厌的白点是怎么来的!又该怎么解决~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引起白点病的病原体,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白点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另一种是小瓜虫(Planorbus coronatus)。 这两种病原体主要寄生在鱼体的粘膜上,当鱼类体内大量繁殖时,就会引发白点病并侵扰眼睛导致眼球突出。初期,由于寄生虫量不多,症状不是很明显,随着寄生虫数量的增多,体表和鳃部慢慢会出现许多白色斑点,严重的甚至全身都被一层厚的白色粘液覆盖。
那为什么鱼体表面出现白点,我们就说它感染了白点病呢?其实啊,这些小白点并不是细菌或病毒,而是寄生虫。并且这种寄生虫的幼虫期主要以捕食藻类为主要食物来源,当它钻入鱼体表皮肤时,会分泌腐蚀性物质,从而破坏皮肤组织,导致鱼体发痒,产生各种不适症状,如不安、焦虑、躁动、敏感、刺痒等,严重时会出现身体扭曲、全身麻痹、静止不动等症状,最后因衰竭或缺氧死亡。
了解了诱发白点病的病因,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该如何治疗!对于患病较轻的鱼只,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水温到30℃以上并对鱼缸进行彻底消毒来杀灭小瓜虫;或者长期浸泡在含有高浓度食盐的水中(浓度高达5%左右)也有不错的效果。如果您的鱼只患病较重,上述方法效果不理想,那我们就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呋喃唑酮(又名痢特灵)、孔雀石绿等,具体用法可以参考说明书,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品对眼结膜有刺激作用,要避免沾到眼里。 如果采用上述方法仍无法将白点清除干净,那么我们只能采取比较残忍的一点处理方法——刮除白点,即把长有白点的部位的皮肤剥除,直至看到新鲜的肉!当然这是最后无奈的处理方式,一般不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