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什么时候内驱?
一般建议幼猫满月时注射灭绦灵(防止绦虫感染),2、3个月大的时候进行第一次体内驱虫。 体内寄生虫分为线虫和原虫两大类。线虫又可分为蛔目、异尖目、消化道线虫等;原虫包括寄生虫中的吸虫类和绦虫类等。这些种类的寄生虫都会寄生在肠道里,通过消化道蠕动带到消化道壁的皱折处,从而进入血液或淋巴液而转移到全身各器官组织,产生相应症状。 其中,线虫类的蛔目又可分为蛔目动物源性蛔目的异尖科、寄生虫中的蛔科的异尖目,以及消化道内的毛目等,它们都有可能经口侵入体内,幼虫在消化道里发育成较大的成虫,然后在体内四处移动,找到合适的部位定居下来,并在那里开始繁殖后代。虽然这些虫子在消化道里能到处活动,但是它们仍然喜欢热、甜、酸、油腻的食物,所以,当猫咪吃了不洁食物后,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与肠胃不适,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
原虫类的寄生虫主要在胃肠道里发育成较大的成虫,然后吸收营养,大量繁殖,从而给机体造成一系列危害。这类原虫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外环境存活的时间很长,如土壤中有充足的营养,它们可以存活几个月甚至更久。如果宠物外出游玩,有可能接触并带回病原体,导致传染几率增加。 由于多数寄生虫是寄生生活,因此只有当宠物的饮食不当、卫生习惯差等原因使寄生虫进入人体后,才可能会发病。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感染了寄生虫,如果不形成较大数量级,也不会发病。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没有虫体到达一定数量,并且持续一定时间的话,是不会发病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驱虫没有意义,因为寄生虫在体内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寄生虫在体内游走、扩散,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另外,体内寄生虫能够耐受一定的药物浓度,如果在服用了驱虫药之后,虫子死亡、分解,也可能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毒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