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会有哪些疾病?
猫的寄生虫病 蠕形螨感染,俗称毛癣菌或秃毛症。
由于猫喜欢舔毛发,因而虫体可以在口腔内发育,随后沿着食道到胃肠,在这里繁衍后代并吸取营养。随着胃肠蠕动,虫体移行至幽门,又回到口腔,通过舔食进入消化道,如此反复进行,虫体不断得到补充和繁殖。当虫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可导致各种症状出现。轻度感染仅表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中度感染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呕吐,腹泻或便秘,体重下降、虚弱;重度感染则出现嗜睡、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腹泻等症状,若不能及时治疗可因严重脱水引起死亡。 蛔目异尖线虫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蠕形螨类似,但较轻微。主要见于胃肠道,也可见于消化道以外的部位。幼虫在消化道内迁徙过程中,可损伤胃肠道黏膜,使胃肠功能紊乱,发生腹泻或便秘。成虫在胃肠道内吸食营养,造成肠道营养障碍,消化能力减弱,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泻或便秘。虫体还可随消化道排出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土壤、水源等,重新感染其它动物,形成恶性循环。
绦目幼虫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幼虫在胃肠里四处游走,找到适合的部位钻出口腔,侵入胃肠壁组织,逐渐向全身蔓延扩散。 由于幼虫喜在脂肪丰富的区域钻行,故最先受到影响的是消化道,其次为腹腔各器官。胃肠道中的幼虫可产生毒素,直接破坏肠黏膜细胞,导致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幼虫在胃肠道中吸收营养物质,一旦体内幼虫增多,时间延长,即可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相应症状。
猫的传染性疾病 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下降、精神不济等。之后,病人会出现消化道、呼吸道等相关症状,如腹泻等。 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病毒会不断繁殖扩散,侵犯其他器官,加重病情发展。
细菌性的疾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大类。急性者发病急骤,病程较短,大多可以自愈;慢性者发病较为缓慢,预后较差,缺乏自我修复能力,须积极治疗。 由真菌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脱毛、皮肤红斑、丘疹、皮屑等。